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提案都充分反映了人民最关切的问题。《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关于保险的建议提案涉及养老服务、医疗保障、健康管理等多个经济民生领域。
进一步完善长护险等制度
“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金融保险行业如何更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
(资料图片)
“建议放宽企业建立年金计划条件,将‘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作为唯一限制性条件,鼓励更多企业建立年金计划。加快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展至全国范围,适当提高缴费额度上限,考虑分档分级税优政策设计,对中低收入人群实行全程免税优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表示,应鼓励支持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产业。比如,为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运营规范的社会机构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引导养老服务产业规范发展与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自2016年和2020年,国家分两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已有49个城市开展了长护险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养老护理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长护险覆盖面不够广,失能老人家庭负担沉重,建议扩大长护险试点范围,惠及更多群体。”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宁夏区委会主委、宁夏医疗保障局局长杨淑丽认为,全国失能老人已达4000余万人,包括宁夏等个别省区仍未开展长护险的试点。据统计,截至2021年,长护险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近1.5亿人,累计享受待遇165万人。
“当前在很多地方,长护险高度依赖医疗保险基金,然而两者的性质和功能存在不小差异。”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说,长护险面对的是失能人群,而医疗保险主要是保障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当前,医疗保险面临较大的保值增值压力,医保基金对于长护险的“输血”面临持续性的问题。鲁晓明建议,建立专门的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同时,总结各地经验,统一长期护理保险措施,保障长期护理保险的稳定、长期发展。
做医疗健康保障的有益补充
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步入快车道,保费收入、保障功能、保险模式都有显著进步,在服务民生保障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商业健康险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产品供需不匹配,产品供给数量多但雷同度高,侧重于保障低频的高额医疗费用等。此外,备受民众关注的“惠民保”产品存在入不敷出的隐患。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惠民保”业务的政策引导,构建公私利益调和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互动格局,明确参与主体与参与方职责,打通社会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公司及医疗卫生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促进“惠民保”健康、可持续发展。
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力量,保险企业正成为社会资本办医的重要参与方之一。
在周燕芳看来,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各家保险机构在打造“医、保、药、康养”大健康生态圈体系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在专科特色医疗、互联网医疗、康复护理、慢病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有效补充。
周燕芳建议,放宽对保险企业兴办的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医疗资质准入限制,加快接通医保审批时间,简化审批流程。鼓励该类医疗机构加入区域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支持其优先承接公立医院机构下转的康复等业务。
做好经济“减震器”
保险不仅是社会“稳定器”,还是经济“减震器”。对于保险业如何通过损失补偿功能护航经济增长,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保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曙光建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内外贸信贷支持和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依托内外贸企业应收账款、存货、订单、保单等,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加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支持,推动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绿色保险。作为绿色保险最具代表性的险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责险”)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开。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孙洁调研发现,地方保险法人机构在环责险具备政策和资源优势。因此,孙洁建议,引导有条件的地方保险法人机构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委托或自行对投保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为参保企业提供环境风险评估和其他有关保险的技术支持及服务。同时,结合环境风险评估情况,在基本费率的基础上,对高环境风险、安全隐患大、整改不及时的企业提高保费。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