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煤炭港口,估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一个四处散落着煤炭碎屑,房屋内外、树上和车上积着一层厚厚的煤灰,甚至连空气中都充满着煤灰气味、黑不溜秋的样子。
记得在十几年前,第一财经记者在一个煤炭港口采访时,在室外站了不到一小时,采访本便落上了一层煤灰,轻轻一抹,纸张就变黑了。眉毛、鼻孔和衣服上也落了一层煤灰。
但在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河北省黄骅港,却完全看不到上述景象。
【资料图】
“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第一财经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不管是港口作业区,还是城内生活区,处处干净整洁,海风吹拂,空气清新、透亮。这里已经是全国首个五星级绿色港口、首个3A级工业旅游景区港口。
“以前也不这样,当时工人们穿的是蓝色的工装,就是因为耐脏。现在穿着白衬衫在港区待上一天,领口都不会黑。”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公司共享服务中心经理王霞对记者说。
在黄骅港区,有一个四方座半圆顶的翻车机房。厂房里,四台每小时可卸煤8000吨的大型转子四翻式翻车机整齐排列。随着嘹亮的作业警笛响起,巨大的环形翻车机一次“抱”住4节车厢,20秒内整体翻转约160度。煤炭倾泻而下的瞬间,翻车机两侧持续喷出白色高压水雾,与黑色煤尘结合,高效抑尘。
现场一位工人介绍,以前,翻车机作业时,扬尘大,厂房里待不住人。现在一车煤卸完,空气还是透亮的。
煤粉尘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些国家全部用水洗的方式,但对于淡水稀缺的黄骅港来说,并不适合。于是,黄骅港自主创新研发了“本质长效抑尘系统”,将洒水点布置在地下18米处,冬季不结冰。
同时,在振动给料机出料口安装煤炭含水率在线检测装置,根据检测结果对洒水量进行智能调节。这一系统还集合了本质抑尘技术、皮带机洗带系统、堆场智能抑尘系统、粉尘收集系统、环境智能管控、防风绿化系统等。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黄骅港还设计建造了煤粉尘处理车间,对港区清扫的煤粉尘及生产污水沉淀的煤泥进行回收利用,既避免了煤粉尘造成二次污染,也创造了经济效益。对皮带机沿线扬尘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设计了堆场洒水抑尘系统,实现了堆场智能、均匀无死角的洒水抑尘。
黄骅港在翻车机区域、堆场区域、码头区域、港区厂界布置18套TSP(总悬浮颗粒物)在线粉尘监测设备,全面、实时感知环境质量,为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保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粉尘检测的数据达到国标限值的30%,系统会出现黄色预警;当数据达到国标限值的50%,系统会发出红色报警,向区域负责人推送短信,并同步调整抑尘洒水档位、作业流量等,防止粉尘扩散。
监测数据显示,目前,黄骅港生产作业区年TSP、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度均值分别为78微克/立方米、33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优于国家标准。
“水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一是降水,每到下雨时,我们就想方设法多收集点雨水;二是中水回用;三是收集来运煤船舶的压舱水。”王霞说。自系统投用以来,黄骅港生产总用水量同比缩减14.6%,堆场用水减少20.5%,翻车机用水降低10.6%。
湿地是城市的绿肺,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调控水体、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黄骅港,原本的建筑垃圾堆场,如今成了“三湖两湿地”人工湖生态公园。6月2日上午,安装在这里的TSP设备显示的数值是65微克/立方米上下,远低于国标限值。
地处渤海湾穹顶的地理优势,让黄骅港成为陕西、内蒙古煤炭外运陆运距离最短的港口。依托国家能源集团“煤电化路港航”一体化运营优势,黄骅港承担了国家能源集团约30%的煤炭下水任务,每年约2亿吨煤炭从这里下海输出。目前,黄骅港务已建成17个煤炭泊位、4个散杂货泊位、1个化工油品泊位。
2022年黄骅港煤炭港区完成煤炭吞吐量2.12亿吨,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居全国港口首位。截至2022年底,黄骅港煤炭港区已累计完成煤炭下水量超25亿吨。
黄骅港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是多年来京津冀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大成果之一。
据河北海事局危防处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河北海事局立足河北航运发展形势和海事监管实际,推动多部地方立法发布实施,河北船舶污染防治形成了“水气共治、陆海统筹”的综合治理体系,《河北省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若干规定》《河北省港口污染防治条例》相继出台。
目前,河北海事系统已构建起船舶污染“陆海空天”监测监控网络。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溢油雷达及视频监控设备等多种远程监视手段,实施船舶污染全天候、立体化监控。沧州海事局副局长张璋介绍,2022年,黄骅港煤炭港区19个已投产泊位全部完成岸电安装,提前完成交通运输部建设试点任务,率先在国内实现码头高低压岸电综合布局全覆盖。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