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朱世慧与“徐九经”
/s/HkkVNuRw4rZ3hd1TCThFDg
梨园乡韵 2018-04-02
(资料图)
新中国成立后,戏曲影片经历着繁华沧桑,并造就了一代名流,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向往,以及独具天南地北的乡音风情。特此,“梨园乡韵”推出《银幕中的戏曲记忆》系列,邀您追溯往事,再现流金,一同重温永未消逝的岁月。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
戏曲在中国百姓文艺中悠久而成熟
电影是依靠现代工业技术形成的大众娱乐
20世纪初期电影刚刚从西方传入中国
东西方的大众文艺也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银幕上的戏曲记忆由此诞生
或许,您曾被大银幕上那动人的传奇
脍炙人口的唱腔深深打动
某些戏曲电影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审美
占据着我们的艺术回忆
今天我们邀您重温那些经典片段
去探寻,当年的震撼是否还在您心中萦绕
没有半点衰减呢?
朱世慧与“徐九经”
斜嘴、歪脖、高低肩,五官不正四肢不匀,相貌丑陋却有状元之才,嘴肩歪斜却能公正执法,这就是徐九经。1980年,湖北省京剧院改编创作的新编历史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一经上演就引起了全国剧坛的轰动,主演朱世慧也因为在剧中独创了“丑生”艺术而得到“京剧第一丑”的美誉。
1982年,根据这部京剧改编由肖郎执导拍摄的电影《升官记》,更是让这部戏在全国范围“火”了一把,其中良心和私心幻化为两个小徐九经相互争论的场景也给很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剧中扮演徐九经的朱世慧也因此剧成为了享誉全国的丑角表演艺术家,两度获得“梅花奖”、梅兰芳金奖及多项国家级大奖,艺术上更是炉火纯青。
京剧电影《升官记》单从市场效益来讲也是很成功的。按照导演的看法,这大概是最后一部挣钱的戏曲电影了。这部京剧电影,导演追求的是戏曲影片“生活化、电影化”的风格,所以在布景的处理上选择了很多实景场面,其中在故宫、中南海、清华大学、圆明园还有好几个王府拍摄了很多画面和场景。
在这部戏曲电影中,除了精彩的唱腔,徐九经特有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演也是这部戏的最大亮点。当徐九经郁郁不得志时,他以歪脖树自比,满脸落寞;当突然受到提拔时,他在歪脖树前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当得知真相被威逼恐吓时,惊得眉眼、嘴角一齐颤抖,“抖脸”绝技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
京剧史上,以丑角为主要角色的戏虽然不少,但是多为武戏或者小戏。《徐九经升官记》突破陈规,大胆启用朱世慧挑大梁来演第一主角,开启了以文丑为男一号的演剧先河。为了让这个“丑一号”能在台上立住,朱世慧别具一格,开辟了“丑生”这一京剧艺术的全新行当。所谓“丑生”,就是以丑角行当表演特色和技艺为基础,兼有小生的儒雅、老生的稳健,似生非生,似丑非丑,丑中有生,生中有丑。从徐九经开始,文丑除了插科打诨还可以有大段的唱腔,除了演经典小戏还可以驾驭整本大戏,除了塑造喜剧角色还可以演绎悲、喜、正剧人物。
在《徐九经升官记》中,好听的唱段比比皆是,但是四十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百听不厌的当属全剧的核心唱段“当官难”。台上徐九经痛苦,台下朱世慧却为这段唱而如醉如痴。一个字字从他口中唱来就有别于一般老生唱段的沉稳苍劲,而是充满了跳跃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韵味,三十多句的大段唱腔脍炙人口,用了60多个“官”字,在戏曲唱词的编写上,可谓是构思奇妙、独具创新,极为细腻的刻画了一个小官的苦闷心理,也深刻揭示了在权贵的压力下要主持正义是何等的艰难。徐九经的扮演者朱世慧幽默而不油滑,风趣而不轻浮,不失法度又有所突破,使得整部电影清新隽永、妙趣横生,几十年来被观众传唱不已。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