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习记者 林雅璇 文/图
【资料图】
近期,蜡瓶糖成为网络吃播们的“新宠”,其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造型为主播们增加了不少流量。蜡瓶糖到底由什么制成?它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了解。
价格堪比中高端糖果
记者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搜索“蜡瓶糖”,立即出现许多试吃、测评及宣传视频。8月10日晚11点30分,记者随机进入一位蜡瓶糖吃播的直播间。只见该主播面前的桌上摆满了造型五花八门的“工艺品”:皮卡丘、哆啦A梦、城堡、玫瑰花……而这些都是“可食用”的糖果。只见主播将一个蜡瓶糖放入口中咀嚼,并给观众展示其中的夹心果酱。“直播间的宝宝们记得嚼完一定不能咽下去哦。”该名主播反复提醒道。
主播推荐的蜡瓶糖链接
点开主播推荐的链接,记者看到售卖的蜡瓶糖多为长棍、瓶子、花朵及水果造型,价格29.9~39.9元不等,折合单颗糖果价格约为1~1.5元。对比阿尔卑斯、悠哈等知名品牌同等大小的糖果,蜡瓶糖的价格堪比市面上较高端的糖果价格。记者在淘宝上搜索“蜡瓶糖”,造型更独特、体积更大的,定价会更高,如一款“键盘”形状的蜡瓶糖,定价达到了119.9元。
键盘造型的蜡瓶糖
蜡瓶糖由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不能下咽?记者咨询了一名抖音店铺卖家,对方称,蜡瓶糖是用可食用蜂蜡制成,里面添加了木瓜、香芋、凤梨等各种口味的果酱夹心。“因为主要原料是蜂蜡,所以只能嚼不能咽,不消化。”卖家表示,蜡瓶糖本身是没有味道的,但在刚开始咀嚼时会有淡淡的蜂蜡味道。
蜡瓶糖究竟有着什么魅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蜡瓶糖的评价呈两极分化。叶子说,自己是蜡瓶糖的忠实粉丝。“我正在减肥,有时候很想吃甜食,蜡瓶糖刚好只能嚼不能咽,我就把它当作解馋的小零食。”叶子说,空口嚼糖还会给大脑带来一种吃了很多东西的错觉,饭量也会由此变小。
林女士则说,本以为这个东西和口香糖没区别,结果尝了后才知道什么叫“味同嚼蜡”。“蜡是一点味道都没有的,在嘴里咬开后,果汁的甜味吸溜一下就没了,接下来就是满口的蜡,没有味道,嚼起来还硌得慌。”
蜡瓶糖店铺多为自制小作坊
淘宝平台显示的蜡瓶糖商品包装雷同
8月12日上午,记者走访了永辉超市(国棉店)、新华都(五四路店)及挺惠买超市(东百中心店)糖果货架,均未见到有蜡瓶糖售卖。在网购平台上出售的蜡瓶糖,也几乎没有明确的品牌标识:在淘宝搜索“蜡瓶糖”,即可看到许多包装相同的商品,然而查看商品详情,每一个链接所显示的生产厂家和产地都不同;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搜索“蜡瓶糖”,多为标注“自制”的商品,基本为透明或者白色包装袋。
小紫告诉记者,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后觉得好奇,就在网购平台上下单了一份价格较便宜的,结果吃完后感觉满嘴蜡味,忍不住想干呕。“外面的蜂蜡是一种化学物质的味道,里面的果酱也是一股浓浓的香精味。”随后,她向卖家询问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商信息,结果客服顾左右而言他,不针对问题作回答。
蜡瓶糖上有“蚂蚁”
西西的蜡瓶糖初体验也“踩了雷”。根据西西提供的图片,蜡瓶糖边缘出现疑似蚂蚁的不明黑色物体。聊天记录显示,西西向卖家询问情况,卖家回应称:“这是果酱里的虫子,果酱是向果酱厂家买的成品。”卖家拒绝了西西提出的出示果酱品牌及质检报告的要求。西西说,再也不会购买三无小作坊生产的食品了。
记者发现,有许多卖家在产品名称上就写明“自制蜡瓶糖”,网上也有售卖自制工具。自制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一名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家做蜡瓶糖的教程:先将可食用蜂蜡隔水融化,再倒入硅胶模具中,晾一会儿再倒出来,再倒进去,重复几次,形成蜡瓶糖的一层外壳;随后往里加入果酱,最后再倒入蜂蜡,等待其晾干成型即可。
在视频下方评论区,多名网友表示:“制作蜡瓶糖的硅胶模具都是很普通的做滴胶的材料,真的可以用来制作食品吗?”还有网友说,大部分商家所谓的“蜂蜡”可能不是蜂蜡,搜索“蜂蜡”也有可能买到石蜡,因为蜂蜡产量较少,且价格较贵。
医生:蜡瓶糖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在药企工作的郭女士告诉记者,如果是为了解压,那这种咀嚼方式会给咬肌和牙带来很大的压力;其次,空腹咀嚼时胃会自动分泌胃液来消化即将到来的食物,胃酸多了但胃里没有食物,就会腐蚀胃壁;最后如果制作材料不是蜂蜡而是其他材料,那么长期食用也会产生健康隐患。
蜡瓶糖真的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吗?对此,记者咨询了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营养科医生陈慧云。陈医生说,蜡瓶糖的主要配料是蜂蜡,蜂蜡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酯类、游离酸类、游离醇类和烃类,还有微量的挥发油、色素,主要用于工业、化妆品等,如做唇膏等,食品业中会做添加剂使用。“嚼完了吐掉,吃到的就是一些果酱、糖浆,这样的食品是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健康。”
陈医生提醒道,如果不慎购买到“三无产品”的蜡瓶糖,会给人体带来危害。“若蜡瓶糖原料为工业蜡,工业蜡中含有汞、铅等,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陈医生说,食用蜡对人体无害,但好的食用蜡多为进口,“三无产品”为降低成本多不会使用。最后,陈医生表示,“三无产品”多存在安全隐患高、营养价值低、欺诈行为多的特点,建议大家在购买食物的时候注意查看食品标签,看是否有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生产厂商、许可证等信息,避免购买和食用“三无产品”。
编辑:施施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